🍇旻瑚的灵修笔记

读书笔记|摘抄《莎士比亚的“断裂”及其悲剧主题》

这意味着——先前的、无意识的、不花任何代价就为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对人类生活的合理性和可理解性的信仰破灭了。必须现在就、立刻就寻找新的信仰,否则生活就会成为从不间断的、无法忍受的酷刑。可该怎么办呢?在哪儿能找到信仰呢?大地上有这样的信仰吗?

——舍斯托夫(1866-1938),俄罗斯著名哲学家、文艺评论家

在《哈姆雷特》中甚至都未曾尝试用传统道德来解决生活悲剧问题。普鲁塔克和所有英明的导师全被驳倒了,哈姆雷特一旦遇到另一国度中的来客一鬼魂,便觉得先前所有的信仰、信念和理想,全都成了儿童的臆想。哈姆雷特与鬼魂谈话之后的第一个念头是:

记着你!是的,你可怜的亡魂,当记忆不曾从我这混乱的头脑里消失的时候,我会记着你的。记着你!是的,我要从我记忆的碑板上,拭去一切琐碎愚蠢的记录、一切书本上的格言、一切陈言套语、一切过去的印象、我的少年的阅历所留下的痕迹,只让你的命令留在我的脑筋的书卷里,不掺杂一点下贱的废料。

书本全不管用,理智的果实也被抛弃。一切非哈姆雷特从鬼魂口中听来的话语,全都是“下贱的废料”。无论是费希特的滔滔雄辩,还是康德那有着科学根基的道德自律,都无法祛除造访这位可怜王子的那一可怕的幽灵。

可要知道,《哈姆雷特》中的“鬼魂”并非病态想象的产物。无论哈姆雷特本人还是莎士比亚都知道得很清楚,“另一个世界”永远向我们关闭了,“那游客永不向我们回归的、未知的国度”,即使是在我们的启蒙时代,从那里也没有得着一丝安慰。

就此而言,我们大家全都是彻头彻尾的实证主义者,不光不认为别人关于此类奇迹的讲述有什么意义,甚至还会拒绝相信自己的感官所提供的证明,无论这证明如何可触而知之,但我们这些实证主义者只做到了一半儿。

当鬼魂说着帮助和赞许的话向我们显现时,我们并不接受它,让它走开,把它看做骗人的幻觉,看做错觉。而当幽灵向我们如向哈姆雷特那样显现出来,以便考验我们时,我们却连一刻也不怀疑他的真实性:我们那些学者们的诅咒百无一用、一无所能在那些批评家中,谁都从未谴责莎士比亚居然会放任自己将鬼魂显现出来这么荒诞无稽的虚构写进一部现实主义悲剧中来。

也许这是因为我们感到我们的科学只破除了古代迷信中的一部分。它消灭了天堂,而地狱却不得不保留下来,不但如此,还把它移得离我们更近了,把它移到了地上,由彼岸世界移到此岸世界中来了。

这是莎士比亚所有悲剧的基本主题。

我是旻瑚,这是我的 灵修笔记, 欢迎您使用 邮箱订阅 💗

Though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