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心目中的那位活生生的上帝,已经被哲学肢解了”,现代哲学中的那些上帝,“不过是这个肢解过程的副产品”。
吉尔松认为,今天,我们不是要在康德与笛卡尔、黑格尔与克尔凯郭尔之间进行选择。相反,我们必须在康德和阿奎那之间进行选择。吉尔松坚持认为,所有其他立场不过是通往绝对的宗教不可知论或基督教形而上学的自然神学这两大目的地的中途客栈。
我已步入人生暮年,我深信,吉尔松的话基本上是对的。我们必须再进行一次传统的综合,使自然神学将圣经的特殊启示和大自然的一般启示联系起来。这样的重建将结束科学与神学的论战。有思维能力的人可以拥抱自然,却不必拥抱自然主义。所有的生命,在其统一性与多样性之中,都能活在上帝面前( coram Deo)——降服于上帝的权威,为了上帝的荣耀而活。“
——这段话最好的概括了作者对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金线。
在我与朋友一起花两个月读完史普罗《思想的结果》以后,对各个哲学流派的演进有了概览的认识,我发现真正的问题都是统一性和多样性、依存性和独立性、有目的和无目的思考,也许作者评论达尔文思潮的一句话可以最好的总结:进化论思想使人可以不必面对审判,没有审判了,可以推卸责任。
此外,尼采和萨特的虚无主义也是一扇通往幽暗世界的大门,令人不敢去看一眼。难怪很多人崇尚古典,并不是因为那里都是名流,而是那里有真正的智慧,但又好像离我们很远。原因是古典世界有神,而今天的神被人在认识论中肢解了。
即便如此,上帝自己总在地上保守祂自己,证据之一是我们正在读的这本领路书是聪明的基督徒写的,读者大可以与之辩论。
“在我们步入 21 世纪的时候,理论思维领域仍是危机四伏。和以往的怀疑主义时期一样,我们的世界正在等待形而上学的援救。我们希望,通过形而上学的新的综合,我们能够克服康德的不可知论。和古代以色列人一样,我们站在密夺( Migdol)和海中间。我们的后面是法老的战车,前面是显然无法穿越的红海。我们需要摩西振臂一呼。我们需要上帝为我们提供一个陆路通道,让我们穿越大海。”
我说这是一条金线,作者却说这是一条穿越红海的路。这个比喻奇妙啊,因为祂不仅是真理,也是道路,踏上即是生命,或者可以说原本就是一体。
让我们看看上帝自己是怎么说的,王子弥撒亚之诗,诗篇第二篇:
“外邦为什么争闹? 万民为什么谋算虚妄的事? 世上的君王一齐起来, 臣宰一同商议, 要敌挡耶和华并他的受膏者, 说:我们要挣开他们的捆绑, 脱去他们的绳索。
那坐在天上的必发笑; 主必嗤笑他们。 那时,他要在怒中责备他们, 在烈怒中惊吓他们, 说:我已经立我的君 在锡安-我的圣山上了。 受膏者说:我要传圣旨。 耶和华曾对我说:你是我的儿子, 我今日生你。 你求我,我就将列国赐你为基业, 将地极赐你为田产。 你必用铁杖打破他们; 你必将他们如同窑匠的瓦器摔碎。
现在,你们君王应当省悟! 你们世上的审判官该受管教! 当存畏惧侍奉耶和华, 又当存战兢而快乐。 当以嘴亲子,恐怕他发怒, 你们便在道中灭亡, 因为他的怒气快要发作。 凡投靠祂的,都是有福的。”
其实读这类书完全不像想象中那么枯燥或可怕,每周听读1-2章是轻松的,如果读到哪里读不懂了大可以跳过,以后遇到类似问题再翻阅就好了。
最好约个朋友每周读同一章,有时间就在微信上随时聊聊看法,这样不仅是与作者、古人、今人、还有朋友,确实是和有趣灵魂的闲暇对话
附本书目录:
第1章 早期哲人
第2章 作为实在论者与观念论者的柏拉图
第3章“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第4章 恩典博士奥古斯丁
第5章 天使博士托马斯·阿奎那
第6章 近代理性主义之父勒内·笛卡尔
第7章 近代经验主义之父约翰·洛克
第8章 怀疑论者大卫·休谟
第9章 革命性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
第10章 理想主义的社会改革家卡尔·马克思
第11章 丹麦的牛虻索伦·克尔凯郭尔
第12章 无神论存在主义者弗里德里希·尼采
第13章 作为文学家与哲学家的让-保罗·萨特
第14章 影响深远的思想家达尔文与弗洛伊德
结语 吉尔松的选择